今天是:2021年09月26日 星期日
关于印发2025年天津市南开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南开区政务服务办公室 时间:2025-03-10 15:22:00

关于印发2025年天津市南开区卫生健康

工作要点的通知


津南卫〔202530



委属各单位委机关各室:

现将《2025年天津市南开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天津市南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227

2025年天津市南开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的重要一年。南开区卫生健康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按照“突出一个中心、提升四项能力、深化两个建设、强化项保障”的总体思路,突出抓好24项重点工作,深化落实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区委“一三二一”工作思路,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高位谋划“十五五”良好开局,不断创造高质量发展新业绩、开拓健康南开建设新局面,积蓄卫生健康事业新动能

  1. 突出政治引领凝心铸魂,坚持不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1.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会把握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领域、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切实提升“善”的能力,细化“作”的措施,确保“成”的效果。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总开关”作用,深入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党内组织生活等各项制度,紧抓“关键少数”,严格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强化“三重一大”议事决策监督,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督促指导、跟踪问效,以党建引领健康南开高质量发展。

2.抓牢意识形态主导权。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加强理论宣讲、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围绕重大主题充分展示南开区卫生健康事业建设成果。发挥行业特色文化引领作用,积极对接各级主流媒体平台拓展合作,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名医专家宣传推广力度,抢抓机遇强化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民心工程、深化医改等项目宣传,持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知名度和患者认可度。积极培育选树推介先进典型,弘扬崇高职业精神,以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强士气、增信心,不断提升向心力、凝聚力。

3.强化正风肃纪育清风。巩固深化集中整治成果,紧盯重点领域,针对医药领域、殡葬领域腐败乱象和群众身边不正之风系统施治,深入开展“清风”专项行动,推进行风建设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紧盯关键环节,用好身边典型案例深化“以案四说”,举一反三强化廉政风险排查,持续健全风险防控措施,为推进健康南开建设清障护航。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学思践悟、求真务实,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坚持严的主基调,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4.锻造改革发展生力军。严格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牢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专业化的用人导向,着眼于单位长远发展,选优配齐配强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及委管中层干部。坚持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强化对干部队伍跟踪指导,注重在吃劲岗位、重要岗位上培养锻炼。从严落实干部轮岗交流机制,定期分析研究,科学监测、动态调整。建立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激励干部敢为善为、奋发有为。强化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全系统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打造担苦、担重、担难、担险的“南卫铁军”。

  1. 着力提升统筹规划能力,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强化系统谋划顶层设计。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坚持“走正路、求发展、强服务、增效益”,积极探索医疗服务项目自主定价,千方百计拓宽筹资渠道。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强化“两重”“两新”等重点项目谋划申报,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固投调度、医疗卫生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等项目储备落地。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推动全系统各单位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内涵化延伸、差异化发展。服务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推进健康帮扶和交流合作,积极贡献南开力量。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规划南开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积极搭建区属医院与三级医院合作平台,发挥龙头医院技术优势与管理优势,推动区属医疗机构有序竞争、错位发展、同质管理。做实做强分级诊疗,落实医院下沉帮扶项目,推动区域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资源延伸共享。深化政策形势分析,积极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确保医保基金合理规范使用。强化公立医疗机构处方点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充分发挥评审评价“指挥棒”作用,全面推动区内5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落实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推进二级公立医院以电子病历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医院建设,加快建设区中医医院智慧中医院和智慧中药房。

  1. 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动优质资源均衡布局

1.强化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做优做强黄河医院“一老一小”,推进儿童医院黄河呼吸基地建设,加强安宁疗护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开展区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项目,提升中医馆中医阁服务内涵。深化妇幼健康联盟内涵建设,推进水阁医院妇产科医疗服务,积极打造南开区妇幼健康优质品牌,更好服务妇幼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加强王顶堤医院外科、骨科和三潭医院消化科、眼科建设,满足辖区居民多样化就诊需求。积极打造呼吸慢病、社区疼痛、糖尿病、骨质疏松、口腔、中医等基层特色专科服务,丰富延时服务、非药物治疗等举措。推进基层卒中救治单元、创伤救治单元建设。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2025年底实现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4名全科医生的目标。

2.提高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组织专项调研,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巡查,持续改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着力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深入开展“精神卫生服务年”,推进基层心理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巩固“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创建成果,强化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精准对接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提质扩面探索定制个性化服务包,丰富家医签约服务内涵。深度挖掘开展为民服务,落实落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民心工程项目,常态化开展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核查,做好老年人和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重点人群分级分类管理,提供公平可及、就近就便、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1. 着力提升传承创新发展能力,推进中医药便民惠民

1.坚持项目引领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儿童青少年肥胖中医药干预试点项目。强化区中医药管理局职能,发挥区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区中医药技术中心和中医药质控中心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机制。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中医药发展“南开经验”。深化名医堂和中医医疗集团建设,建立12个中医专科诊疗分中心,强化中医治未病和中医康复体系,打造“15分钟中医药健康圈”和“30分钟津沽名医圈”。

2.坚持便民惠民优化中医药服务内涵。实施中医药主动健康民心工程项目,创新健康管理模式,强化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持续推进南开区师承教育传承班、首届京津冀刘敏如国医大师学术传承班和南开区西学中班,与天津市中医药大学合作,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中药及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基层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打造结构合理、传承有序的高水平中医药人才队伍,让优质中医药服务更加触手可及。深入开展“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看上好中医业(夜)诊行动”,落实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规范诊疗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强化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举办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彰显中医特色优势,提升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1. 着力提升重点人群健康保障能力,服务全生命周期健康

1.优化落实生育支持政策。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加强普惠托育服务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多渠道扩大普惠托育供给,推动完成2025年度千人口4.5个托位指标任务。推进医育结合,强化委属保育院保教特色,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托育机构发展,持续落实人口统计调查制度,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以“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强特殊家庭扶助关爱政策落实。

2.强化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供给。优化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区级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妇女生命全周期、儿童生长全过程”健康管理。分级分类推动辖区公立医院提供儿科诊疗和特色服务,完善基层儿科诊疗设施,加强基层儿科人才培养,提升儿童季节性疾病防治能力。巩固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推动儿童友好医院和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有效控制孕产妇、婴儿死亡率。精准实施妇女儿童健康提升计划惠民项目,大力推进早孕关爱行动,加强早孕关爱门诊建设。落实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探索妇女保健相关特色门诊服务。深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深入实施消除母婴传播行动促进计划,巩固消除评估工作成果。

3.不断优化老年人健康服务。巩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和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成果,持续规范医养结合机构管理与服务。实施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老年营养改善行动,不断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组织委属14家医疗机构和40家社会办医院积极申报老年友善型医疗机构,力争到2025年底建成率达到85%。开展老年男性前列腺癌筛查项目,推进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着力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强化康复、疼痛等老年医学亚专科建设,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健康需求。

  1. 深化健康南开建设,全方位促进居民健康

1.持续推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深入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完善疾控机构职能设置,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能。巩固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试点工作成果,全面打造疾控监督员制度“南开模式”。完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室建制、职责任务和工作机制,指导医疗机构落实传染病防控责任,整体提升全区医疗机构疾控能力。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与公卫服务协同融合,统筹做好各项筛查项目,探索全科医生在全科门诊、中医科门诊、社区站开具“电子疫苗处方”措施。

2.坚持传染病慢病多病同防。巩固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控成效,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实现全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前置软件应用全覆盖,加强新冠等重点传染病防控,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高标准完成艾滋病防治质量年、第五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任务,落实遏制耐药结核病防治行动、“无结核社区”、“无结核校园”试点防控措施,持续推进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巩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成果,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地方病防治,持续开展“体重管理年”和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综合防控试点行动,持续开展“健康大讲堂”项目,巩固健康知识传播“最后一公里”。

3.巩固共建共享健康工作格局。深化落实南开区健康天津行动18项专项行动。开展环境卫生清整活动,持续加强全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开展病媒生物防制专项行动,降低全区病媒生物密度。加强无烟环境建设,强化餐饮行业、公共场所、商务楼宇等吸烟“重灾区”的控烟监督,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宣传。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扎实组织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无偿献血,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献血活动,推动完成献血募集目标任务。

  1. 深化法治监督建设,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1.持续推进卫生健康系统法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重大行政决策法制审核,不断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推动工作用法意识。落实执法监督责任,指导委属执法机构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全过程记录,提升执法质量和执法规范化水平。深入落实普法责任制,多措并举大力开展卫生健康领域普法宣传,强化学法用法和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引导全系统干部职工不断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2.更好发挥卫生监督队伍作用。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严格规范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针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突出重点线索、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开展专项行动,强化与市场、公安联合执法,加大查处及复查力度,严厉打击无证行医等卫生健康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卫生监督队伍能力建设,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强化重难点案件集体讨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探索以数据监测、远程监管、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公共卫生多专业“一体化”执法和信用分类监督综合评价,着力提升监管效能。

  1. 强化安全稳定保障,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1.强化重点安全事项管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扎实做好重大专项活动疫情防控、医疗保障工作,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分类管理。落实牵头部门责任,规范开展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备案,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强化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健全数据安全机制,强化二级医院核心系统等级保护,提升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管理能力水平。

2.深化平安医院创建。运用好“人防”“物防”“技防”等手段,提升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能力。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风险隐患自查整改,不断完善机制举措,持续推动安全管理网格化和内部隐患报告奖励相关机制,加强安全专兼职干部消防应急、治安防范、反恐怖综合培训,结合实际开展演习,提升安全保卫干部能力水平,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安全环境。强化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管理,提升后勤服务质效。

3.提升信访法治化能力水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班子成员轮流接访、重点案件领导包案、跟踪督办,巩固重要事项跨部门沟通机制,探索典型案例警示交流、疑难案例专家研判机制,推动积案化解,维护系统稳定发展。坚持定期分析研判12345等多渠道诉求,系统梳理深入剖析,抓实《信访工作条例》学习,加强信访干部专业训练和业务培训,用心用情、依法依规回应群众诉求,提升纠纷防范意识和处置应对能力

  1. 强化管理支撑保障,推动系统发展减负增能

1.严格落实招商营商任务。牢固树立招商引资“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医疗场景等各类资源优势,积极对接,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在药械、医用耗材、后勤物业招标采购等环节,加大营商招商力度。落实处级领导包保机制,认真落实51家包联企业任务。探索推动多元健康产业,促进健康服务高水平开放、健康消费高质量发展。开展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强化以“一域服务全局”意识,完善区级“职业健康驿站”建设,为天开高教科创园职业人群和新质精英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2.抓实审计监督责任落实。全面推进卫健系统经济安全审计监督,深化落实权责清晰、协同联动的“一格两员”网格化治理工作要求,强化审计队伍建设和交流培训,促进系统内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聚焦系统高质量发展,结合重点任务、资金安全、采购管理等方面全覆盖开展系统专项内审。发挥主管部门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多元化力量深化内审内控和社会审计协同监督,做好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加强日常管理,狠抓制度执行监管,提高审计监督质效。

3.提升内控管理工作质效。深化落实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要求,坚持“规范管理、提质增效、强化监管”,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基建管理等各项流程,以业财融合为核心,推动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和预算绩效管理,提升医疗机构经济运营管理能力。夯实经济运行分析和债务风险监测,防范债务风险,力争15家医疗机构本期盈余收支平衡,债务只减不增。加强后勤服务管理,降低能耗成本。

统筹做好统战、工会、团委、妇联、老干部、档案、双拥、武装等相关工作。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隐私声明 | 网站建设

主办单位: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040001

津ICP备1200597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99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040001

津ICP备1200597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