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9月26日 星期日
南开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令在市民中引发强烈反响
来源:南开区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4-12-14 16:51:29

南开融媒  “说津道卫·悦读传承”南开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令一经公布,在全市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广大市民踊跃参与,用实际行动留存老城记忆,让历史的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南开区居民孔令哲

2024年12月,是天津设卫筑城620周年,在这个节点,南开区图书馆举办“说津道卫·悦读传承”——南开区地方文献征集活动,我觉得非常好,地方文献体现着文化历史的传承,南开区是咱们天津老城的发源地,对天津今后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我自幼生活在天津老城厢,土生土长45年,工作后也一直没离开南开区这块热土,对接触到的历史知识进行了长期积累。若干年前就有了计划,要为纪念天津设卫筑城620周年撰写两本书籍,初衷于对故土的眷恋、老城的情怀。

《老城存忆》这本小册子内容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细”字,越是细节的东西,就越是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和遗忘;而恰恰越是细节的东西,却也越是能够引起人们的回忆、联想与共鸣。

《老城印象》,简单地讲,这本册子写的主要是老天津卫人的“衣食住行”。内容尽可能地全面,也尽可能地通俗化和大众化一些,扩大这类知识的受众面,宣传、普及和传承天津历史文化。

南开区图书馆的活动,唤醒了南开区乃至天津市的居民,各层各界,有力出力,都为天津历史文化、民俗民风的传承作出了贡献。对南开区地方文献的整体工作起到了补缺的作用,对于文化传承也特别重要,非常有意义。

南开区居民高立成

南开区图书馆举办“说津道卫·悦读传承”——南开区地方文献征集活动,意义很大,能够把咱们天津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能够了解,这是它的意义所在。前辈的人做的事,让后人能了解,不管是精神的、物质的都能传承下去,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我是个南开人!从出生到现在,一辈子在南开区学习、工作、生活。在职期间和退休以后一直在想办法编书、出书,这缘于对这块土地的爱!《走过南开》挖掘地名文化,通过新旧照片对比,记录南开区老百姓在大规模城市建设过程中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道路交通、市容市貌等方面的变化。退休后利用几年时间的努力,又编著出版了《记忆·天津老城里》,记录了老城里的历史沿革,包括城市建设,还有老城里走出的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反映出近代以来天津卫的重要地位。包括《我们这一辈》在内,这三本书都带有历史资料性质。

向南开区图书馆捐赠书籍,是自己的一个心愿,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历史文化,并传承下去。南开区图书馆举办这类捐赠图书资料和文献的活动,可以让有情怀、愿意捐赠的人们有机会做出自己的奉献,让更多的读者受益。这是弘扬正能量的好事,应当努力去做好。

南开区居民戴晓泉

地方文献是地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历史和现状的真实记录,是珍贵的文化史料。南开区图书馆发起的“说津道卫·悦读传承”——南开区地方文献征集活动,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活动。

我自幼居住在老城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用相机记录老城影像,在2003年老城整体拆迁前,利用业余时间对老城的胡同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性拍摄。在这之后购买、阅读了很多关于天津历史文化的文献资料。

2013年,在天津设卫得名609周年前夕,应天津教育出版社之邀开始组建团队编辑《城的记忆天津》,2017年正式面世。在编辑过程中,我们采访了很多城里的老街坊,查阅了大量历史志书等相关文献,尽可能地对老城原貌进行多角度展现。

南开区图书馆在地方文献收集、整理、保管方面担负起责任,有助于更加妥善收藏、保护、开发、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希望南开区图书馆能够找到一种更适合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利用到这些文献资料,让文献资料用起来、活起来,更好地发挥作用,宣传文化、服务社会。




(魏进 通讯员 赵猛)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隐私声明 | 网站建设

主办单位: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040001

津ICP备1200597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99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040001

津ICP备1200597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