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老人摔倒了!”一声急促的呼喊,在平静的久华里社区划出一道紧张的轨迹。这是一次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场温情的接力。日前,社区一位82岁高龄的老太太在下楼时不慎跌倒,头部受伤。幸运的是,从发现、送医到全程陪伴,社区精心编织的“微网”治理体系高速运转,社区工作者用他们的速度与温度,在黄金时间内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爱心赞歌,其行为更是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老人跌倒后,社区“微网”的第一道防线立刻启动——住在同一楼栋的微网员张大爷第一时间发现了情况,他立即让家中保姆上前搀扶,并火速将老人送至社区卫生院。这套由社区微网格里的党员、热心居民组成的“微网”系统,正是久华里社区实现精细化服务、快速响应的神经末梢。几乎在同一时间,社区副书记薛冬凌正巧要出门入户走访,在卫生院门口与老人不期而遇。薛书记心头一紧,立刻上前了解情况。她没有丝毫犹豫,一边安抚老人,一边第一时间向社区党委书记袁静汇报。“确保老人安全是第一位的!”袁静书记在电话中当机立断。两位书记迅速达成共识:立即联系老人子女说明情况并征得同意,同时呼叫120急救车,双管齐下,为救治抢下最宝贵的“黄金时间”。从发现到决策,再到行动,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社区工作者的专业与高效令人赞叹。
在飞驰的急救车上,因疼痛和惊吓,老人的手不停地颤抖。此刻,薛冬凌书记紧紧握住她冰凉而颤抖的手,俯身在她耳边轻声而坚定地说:“没事儿,有我们呢,不用怕。”这简单的一句话,和一个充满力量的握手,传递的不仅是安慰,更是一份“我们与您在一起”的承诺。这温暖的瞬间,驱散了老人心中的恐惧,也让随后赶到的女儿倍感安心。
在医院里,两位书记的角色从“指挥员”切换成了“家属”。她们陪同老人的女儿一起奔波,办理手续、推转运床、协助检查……她们的身影穿梭于医院的各个角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经过全面检查,万幸老人并无大碍。老太太的女儿看着忙前忙后、额头沁出汗珠的两位书记,连声道谢:“今天真是多亏有你们了!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忙活了整整一上午,直到将老人平安送回家中安顿好,两位书记才放心离开。在返回社区的出租车上,当司机师傅偶然得知她们一上午的奔波原委后,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以前总在电视上看到居委会帮助居民的新闻,觉得有点远,今天我可是亲眼见到‘真人版’的了!必须给咱们南开的居委会同志点个赞!”
司机师傅这句朴实的话语,恰恰点明了此次事件最深层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紧急救助,更是一次鲜活、生动的“爱的传递”与形象展示。社区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并非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体现在这每一次的挺身而出、每一次的紧握双手、每一次的默默陪伴之中。他们的行为,如同一颗投入水面的石子,激荡起层层涟漪,让平凡的出租车司机成为了社区温情的见证者与传播者,让更多人真切地看到、感受到基层社区工作者那份扎根于民、服务为民的赤诚之心。
久华里社区的这场爱心救援,是“微网快治”机制效能的一次完美体现,更是社区工作者为民情怀的有力彰显。它用速度守护了生命,用温度抚慰了人心,最终用真诚的行为感染了社会,让“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居委会”的老话,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