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开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把握碳达峰试点区建设契机,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四五”以来,全区能耗强度累计降幅位居全市前列,在区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5年上半年,南开区优良天数比率实现同比提升,PM2.5平均浓度、环境空气综合指数排名全市前列,南开区“生态筑基科技赋能‘双碳’引领绘就系统治理新图景”案例作为我市唯一案例,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4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经验做法。
(一)锚定“双碳”目标,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印发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年度重点任务清单,聚焦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推动污染防治等领域,压实工作目标责任,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严格重点用能单位管理,组织新晋重点用能单位培训,完成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加快新质生产力梯度培育,获批创新型中小企业10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位居中心城区第一。持续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广津药达仁堂、宜药印务市级“绿色工厂”经验做法,组织区内企业申报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贷款贴息,助推工业企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加强政策宣讲,组织13家企业申报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企业梯度培育资金,有力引导服务业品质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污染防治,绘就碧水蓝天新画卷。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VOCs综合整治,对建设工程施工工地“六个百分之百”控尘要求落实以及扬尘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运行联网等情况治理,全市范围内率先应用基坑气膜技术推动天津大学爱尔眼科改造项目施工,综合全景监控、环境监控、背景照明、消防水炮等设施,破解施工项目“尘噪困局”。推动南运河(南开区段)成功入选天津市第一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参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上线天津市首条“无废研学路线”,串联生活、工业、商业、科技四大场景,融汇科普、宣教等多元性特征,助力无废理念广泛普及。鼓楼、水上公园、嘉陵道、兴南等“无废街道”建设有序推进。
(三)提升业态品质,打造宜业宜居新城区。发展首店、首发经济,上半年引入首店32家、首场38场,持续打造消费新场景。盒马鲜生天津首店正式开业,拉动天津大悦城单日客流超18.6万人次,创开业以来单日客流新高。中免集团天津首店落子老城厢核心区,依托仁恒伊势丹6.8万平方米商业体量,首创“Shopping Museum购物博物馆”主题,有机串联“鼓楼——古文化街双鼓(古)地区”文化消费场景。加快城市园林绿化改造提升,水上公园篮球场完成功能提升并向群众开放,南开公园、长虹生态园内笼式运动场陆续开始功能提升,来福园、庆丰园等一批口袋公园进行功能提升。举办“‘桥’见海河,邂逅浪漫”系列活动8场,开展“潮涌海河·悦享非遗”2025年非遗市集,为市民游客打造丰富的非遗互动与文旅消费场景,多元化丰富市民游客文旅体验。
下一步,南开区将坚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加大对绿色产业和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加强生态环境监管,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南开区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市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南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