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9月26日 星期日
科技教育 | 南大附中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让学生与前沿科技近距离
来源:南开区教育局 时间:2024-03-05 08:46:59

王赓,南开大学附中教师,他带领团队深耕人工智能教育和信息化建设,策划学校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引入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活动。多年从事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的他,主持和参与“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多项教育信息化相关各级教育科研课题,两次获得市级和区级基础教育技术工作先进个人,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学校人工智能建设工作中来。

在前不久教育部公布的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中,天津市6所中小学入选,南开大学附属中学位列其中。

作为一所已经拥有人工智能教室和课程的中学,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凸显了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一系列具有我校特色的、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和STEAM跨学科实践活动。

特别是人工智能校本课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引入发散思维的课后反馈,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学校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建设有全市第一个中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和功能完备的STEAM实验中心、通用技术教室、3D打印教室、数控雕刻教室、机器人探究教室、生物数字化探究教室、天文教室、陶艺教室、心理指导中心、应急体验中心等一流的教育、教学、体育、科技办学设施,完全达到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标准,满足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需要。

学校人工智能实验室占地80平方米,人工智能实验室共装配7台人型教育机器人、12台小型步态机器人、树莓派人工智能编程套件10套、可编程机械壁1台、机器人创意编程工具箱6套、物联网实景屋2个等,为附中学子提供了“能互动、可动手”的人工智能实践环境。

实验室从“智能、机器 、人”三个维度开展机器视觉、语音识别、语音合成、人脸识别、机器硬件基础、人机交互、动作编程、机器人个性化设计等方面的实践操作,学生们将掌握趣味性基础编程、智能传感、物联网场景应用、仿生控制等多方面的人工智能技术。

学校在高一和高二年级两个年级的校本课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高一年级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体验和简单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高二年级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基于树莓派开发人工智能项目。《基于树莓派的人工智能项目开发》校本课程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拓展类课程,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力、增强学生程序设计能力为主要课程理念,以树莓派与相关传感器为载体,以Python语言为开发工具开发实施。学生已经完成的人工智能项目有:人脸识别门禁项目、智能阅读器项目、智能音箱项目等。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隐私声明 | 网站建设

主办单位: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040001

津ICP备1200597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99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040001

津ICP备1200597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