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9月26日 星期日
兴南街携手多派举办非遗进社区文化艺术节
来源:兴南街道办事处 时间:2023-09-06 09:56:36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艺术课堂熏陶, 828日至30日,兴南街宣传文化办公室携手多派天津电视少儿艺术培训中心,连续三天分别邀请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项目魏氏木壶制作技艺、骆派京韵大鼓和赵氏秸秆扎刻技艺,走进社区,来到辖区中小学学生身边,启动“派享童年 非常技艺”传统文化体验课,让非遗融入未成年人生活,树立文化自信自强。

    828日,活动邀请到魏氏木壶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魏程先生来到五马路社区,为五马路小学学生介绍魏氏木壶的起源,展示木壶作品。为了让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魏氏木壶的魅力,魏程先生亲自向到场的孩子们讲授雕刻技法,并指导小朋友制作木质小把件,现场气氛非常活跃。随后多派教师结合非遗作品,进行艺术朗诵课程教授及展示,孩子们从吐字和发音学起,逐字逐句反复跟读练习,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诵读,展现了未成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抒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

    骆派京韵大鼓是天津市传统说唱艺术,829日,活动邀请到骆派京韵大鼓传承人骆巍巍老师走进源德里社区,为田家炳中学学生、共建单位天津市燃气热力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及居民进行现场讲授。骆巍巍老师作为骆玉笙老师孙女,亦是骆派京韵大鼓传承人,从小深受“骆派”京韵的家学熏陶,积极投身骆派京韵大鼓的教学普及与创演曲目等工作。

    活动现场,骆巍巍老师首先对骆派京韵大鼓进行简单介绍,同时邀请两位学生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和辖区居民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了解非遗背后的故事。骆巍巍老师激动地说道:“希望非遗传承搭上新时代的快车,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圈。而年轻一代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也能形成文化自觉。他们作为传统非遗的青年传承者、推广者,能更好地促使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随后,多派电视少儿艺术培训中心苏老师带领现场观众,一起学习并演唱《声声慢》。古典音乐的传统技巧与流行音乐的时尚元素完美结合,使曲子更加生动活泼,现场学习氛围达到高潮。

    830日,活动现场邀请到非遗项目赵氏秸秆扎刻技艺传承人赵凌通老师来到延生里社区,为中心小学学生和居民讲授“榫卯之间传递古代建筑之美”,分享技艺体验,讲述传承故事。秸秆扎刻以上好的高粱秸秆为原材料,借助卡尺、剪、锥、刀、竹签、油灯等工具,制作过程涉及力学、几何、物理和建筑等学科领域,古建作品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构成学的典范”。活动现场,老师详细为学生们介绍了秸秆扎刻的制作过程及传承情况,展示了秸秆扎刻的基本技法,并带领学生动手制作榫卯结构,现场气氛热烈,在赵老师的详细讲解下,悉心指导孩子们成功制作了秸秆小风铃。活动最后在舞蹈老师的带领下全场共舞民族舞,在欢快的旋律中圆满结束

    街道、社区将继续整合共建资源,引领更多非遗文化走进社区,让辖区居民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从而让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并为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作出贡献。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隐私声明 | 网站建设

主办单位: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040001

津ICP备1200597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99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040001

津ICP备1200597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