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李志新
今年初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平台。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大众创造活力,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众创空间”新概念的认知
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2007年前后在欧美先后出现Hackspaca、TechShop、Fab Lab等各种类型的众创空间,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后,Maker的概念引入我国,在2010年前后北京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深圳柴火空间、杭州洋葱胶囊等一批创客空间涌现。2015年初李克强总理到访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并表示愿意成为柴火创客的荣誉会员,总理讲:“为你们添把火!”从此柴火创客空间人气大增。
那么,怎么认识创客空间呢?简单讲,是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有些学者认为:“众创空间”包含服务主体、内容、载体等三要素。其中“众”是主体,面向一切创新创业团队、个人提供服务,推动创新创业由精英走向大众,促进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共同参与、互帮互助,通过各类主体、资源的“聚合”产生“聚变”效应。“创”则是内容,为一切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服务支撑,既服务创业,也服务创新,努力形成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引领创新的良好互动,推动创新创业协调发展。“空间”则是重要载体,既包括工作场所、经营场地等物理空间,也包括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对接平台、学习交流平台、协同工作平台、网络社区等虚拟空间。
“众创空间”应普遍具有的特点:一是面向群体的开放空间。有些采取会员制,收取部分费用,有些则不收取费用,但都不是私人空间,而是开放空间。二是能够为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材料、设备和设施。三是定期提供分享和学习为主导的社交活动,如创新成果和经验的分享,能给初学者入门的课程或辅导。
二、如何做好“众创空间”新课题
科技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通知要求提出了“众创空间”要向着“四化”、“三个结合”、“四个空间”的趋势发展。即“众创空间”要向着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众创空间”要坚持创新与创业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孵化与投资结合的发展原则;“众创空间”最终要成为小微企业和大众创业发展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资源空间。
“众创空间”既积极打造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的“硬实力”,也要着力增强组织、协调、服务、辐射带动等方面的“软实力”,还要不断提升众创空间服务创新创业活动的综合实力。专家认为:要做好“众创空间”应着力打造五种能力。
1、创业承载能力。创业承载能力是指承接创新团队、个人,在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为团队、个人开展创新活动提供硬件支撑的能力,这是众创空间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打造创业承载能力,需要注重盘活存量资源,合理布局场地、设施、设备,不断适应创新创业团队、个人对硬件服务的需求。
2、支撑服务能力。支撑服务能力既包括物业、商务等方面的基础服务能力,也包括代办企业开户手续、代理记帐、代理纳税、代办知识产权申请等方面的辅助服务能力,也是众创空间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打造支撑服务能力,需要深入入住企业了解需求,在基础服务、辅助服务等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实现支撑服务全覆盖、无死角。
3、活动组织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是指面向创新创业团队、个人开展各项内部交流活动,为入住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团队、个人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众创空间应着力提升的能力。打造活动组织能力,需要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善于运用新媒体等平台,引导创新团队、个人紧密合作、协同创新。
4、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是指跨区域、地域,广泛组织调动培训辅导、投融资等外部创新创业服务资源,为创新创业团队、个人提供全要素整合服务能力,是众创空间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创新创业活动离不开外部服务资源的支撑,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资源已突破地域限制,呈现出鲜明的流动性特征。打造资源整合能力,需要牢固树立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理念,善于运用互联网等思维,加强创新创业服务资源的整合配置。
5、辐射带动能力。辐射带动能力是指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和培育创新文化等方面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带动能力,是众创空间应着力增强的能力。打造辐射带动能力,需要准确把握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大力引进原创技术、原创模式,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的融合互动,积极培育极客、创客等创新文化,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文化创新方面始终先人一步、快人一拍。
三、因势利导扶植发展“众创空间”为创业创新搭建服务平台
打造我国“众创空间”发展的新形态,激发内生增长的新动力,形成内源发展的新方式,原植创业创新的新文化,必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支撑点和新的动力源。
因势利导,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成荫,鲜明特点和独具特色,用“看得见的手”加快推动“众创空间”发展和已有孵化期的转型升级,借历史发展大势之力,为天津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一是积极推动以社会力量为主体,加快构建市场化的“众创空间”建设。如:C92创意产业园、C18世界之窗科技创意产业园、久安智慧健康众创空间、天拖预留的10万平方米厂房和尚未建成的科技广场,以及南开西部片区尚遗存工业厂房等。二是分类指导加快推动现有孵化器的转型升级,打造南开区“孵化器2.0”。如:鞍山西道于白堤路周边科苑大厦、创业中心、8358所原址、46所原址、计算中心、激光所、技术物理所和中天科技企业孵化器、大通科技企业孵化器、环兴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三是加大改革力度,营造南开众创空间发展的良好环境。特别是企业的经营环境、研发生产所需设备设施环境,创新创业人员的生活环境、科研人员随迁家属安置环境,新迈入创客的培训环境、创业辅导环境,企业发展创新过程中各阶段的投融资环境等。四是把众创空间建设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政策为众创空间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