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简体  |  繁體
>
nk201403qrd_08.jpg nk201403qrd_09.jpg
区政府办理《关于加快南开区生态城区建设的议案》的工作汇报
来源:      时间:2014-02-28 10:20:00

                     环保局局长    毛利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关于加快南开区生态城区建设的议案》办理安排意见报告如下。

为认真落实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南开区生态城区建设的议案》,在制定安排意见基础上,经送区人大城建环保委、区人大副主任征求意见,同时,报送分管区长、区长阅示,最后,经区政府常务会研究确定,基本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科技南开,实现科学发展”的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遵循可持续发展,着力加快生态城区建设,努力把南开区建设成为特色突出、实力雄厚、文明和谐、生态宜居的科学发展示范区。

二、总体目标

保持“增减平衡”,即新增建设项目新增排放量由削减项目代替。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70亿元,年均增长10%;区级财政收入达到62亿元,年均增长15%,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生态城区。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完成市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到2017年,PM2.5年均浓度在2012年基础上下降25%,绿化覆盖率达到40%

三、主要任务

按照市政府和区委的要求,编制完成《南开区生态城区建设纲要》,分为20142016年工作任务和2014年工作任务。

(一)20142016年工作任务

1生态城区建设区划

根据《天津市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结合我区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城区发展规划,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按照环境要素、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空间,将全区划分为三个级别的生态建设区。

一级生态建设区由健身会展商务区、都市旅游商贸区、民俗文化旅游商贸区、商业商务区、大型居住区(主要指水上公园地区、奥体中心)组成,这一区域内人口相对集中,环境状况相对较好,环境要求标准较高,其中水上公园、南翠屏公园、长虹公园是市政府划定的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

二级生态建设区由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海洋研究所、南开工业园、科贸街、天拖地块在内的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开政策区组成。这一区域以红旗路为界分为东区和西区,东区主要以科研开发、孵化器建设和全面提升科贸街科技贸易中心地位为主,西部主要建设红旗路沿线的科技孵化器群和生态办公项目,最终实现以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生产及总部经济为主体的生态型都市科技城。

三级生态建设区由生产资料物流、都市工业区和长江汽贸街组成,是以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功能为主,与市场配套的加工工业功能为辅,兼有其它经济项目等功能的综合性城市区域。引导、引领地区发展方向。

2、生态城区建设主要内容

包括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构建生态人居体系,构建生态环境体系,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四个体系建设。生态产业体系主要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资料物流业;生态人居体系包括美丽社区建设、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交通网络与绿色出行、市容环境管理、能源与供给绿色化、宜居住宅建设等内容;生态环境体系分为生态空间布局、污染物总量控制、严格环境空气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保护、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控制噪声污染等内容;生态文化体系重点是树立生态理念、加强生态教育、保持生态人文。

(二)今年工作任务

1、生态产业体系目标

2014年,南开区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力推进鞍山西道沿线项目开发,推动天津科技广场竣工使用。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联合创建南开科技创意产业园。推动天拖一期项目开工,启动南开工业园、中欣工业园提升改造,培育天津光电子产业园。引入阿里巴巴、齐家网等电商龙头企业,创建天津世贸商城等3个电子商务园区,

实施25个城建项目建设,推动绿荫里公建、汇科大厦等10个项目建设,推动东南角地块、金轩商业广场二期等10个项目开工,力促六马路一期、咸阳路地铁上盖等5个地块挂牌。推动26个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熙悦汇购物中心、大悦城写字楼等项目建设。发展社区金融服务、养老服务、智慧服务项目。推动100个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科技研发项目、小巨人培育项目、“杀手锏”产品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公共服务项目,加快科技产业园建设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现代物流业等业态。扩大区域电子商务规模,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整合利用好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坚持“两个优先、两个提升”的产业发展方针,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文化创意、金融保险、商务商贸、信息互联网等产业,促进第二产业向2.5产业、第三产业转型,加快第三产业升级。

2、生态人居体系目标

深化文明社区“五个一”创建活动,完成20个文明小区和2街整街建制创建。75%以上的居委会办公和群众活动场所达到300平方米的标准。加强路网建设,提高里巷道路养护比重,完成白堤路、鞍山西道等5条道路立面整修和维护,做好保山道、西湖道等10条道路提升改造,打通一批道路卡口。实施26个小区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和10个小区大板楼改造,继续做好20片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启动合流地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坚持依法管理和有序疏导相结合,对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场外溢、占路摆卖、脏乱差等问题实施专项治理,对重点地区、重点道路进行交通治理。完善旧楼区提升改造后长效管理机制,加大老旧居民区环境整治力度,新建和改造一批环卫设施。加强数字城管网格化建设,强化城市管理考核,提升城市智能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和监督全覆盖。

3、生态环境体系目标

实施“两园五路”绿化建设。建成20万平方米绿水园,提升改造6万平方米宾悦公园,新建提升天塔道、黄河道、长江道、复康西路和快速路西北半环绿化,全年绿化总规模达到40万平方米。全力打造黄河道等5条迎宾线和古文化街等4个城市客厅。加强对古树、古木的保护,加大重点道路和河道两侧的绿化建设,推广拆房建绿、破墙透绿、见缝插绿的方法,扩大绿化覆盖率。

以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和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各级网格管理员的作用,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确保实现“增减平衡”。完成长江道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建设,改燃并网64台供热燃煤锅炉,基本建成无燃煤城区;继续加大力度在供热单位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运用光伏发电和地源热泵技术,建成集供热、制冷等功能于一体的天拖新能源应用基地。消灭劣五类水体,过境水体在本辖区水质不恶化。加大力度推动中水普及率,努力提高回用率。工业固废利用处置率继续保持100%,从源头控制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扩大道路清扫面积,提高道路机扫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继续保持100%,建立生活垃圾回收网络体系。加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控制,实现相应功能区达标。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工地扬尘等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加强环保宣传,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4、生态文化体系目标

通过生态文化建设,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建设生态文明。持续开展“社区环保课堂”活动,有效运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公众有序参与环保,增强绿色创建工作的格调。

利用南开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文化旅游项目中,注入循环经济和生态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融入文化建设。把以天后宫、玉皇阁、文庙、广东会馆为代表的文化遗迹作为生态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挖掘其历史上的生态文明和环境文化积淀。经营民俗文化资源,打造商文商旅相结合的都市旅游业。新建妈祖文化园、国粹宫,提升改造民俗博物馆,推动黄河道影院改造,培育庄王府文化产业园、永基大厦文化科技综合体项目。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确保工作的落实,调整南开区生态城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见南党发〔20148号)。在人大常委会监督下,共同推进生态城区建设。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工作的意见》,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原则,完善和切实抓好目标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奖惩分明。

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协调共商、齐抓共管、通力合作、信息共享的长效机制,共同推进生态区建设

(二)制度保障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要求,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遵循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和地方性政府规章。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法律监督,集中整治污染环境的行为,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绩效管理工作,加强监督督办力度,接受社会监督。

(三)资金保障

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生态环保产业。区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的公益性、基础性项目。发挥政府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生产力要素向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向流动,引导各类产业向生态化方向发展。

(四)科技保障

充分发挥区域科技优势,利用环保产业资源,开展生态、环境与健康研究,鼓励对水体、大气、噪声、固体废物、油烟等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加快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积极开展技术示范和成果推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的科技含量和环保队伍的知识水平。重点安排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及开发工作和环境科研课题。积极引进消化国外先进环保产业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程的技术含量,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

(五)宣传教育保障

大力开展生态建设、环境文明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对建设生态区、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发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生态区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将生态区建设融入基础教育内容,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隐私声明   网站建议
主办单位:南开区人大常委会
网站标识码:1201040001 津ICP备120059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