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公厕连接大民生,“小窗口”关乎大文明。公共厕所是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体现着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近年来,南开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积极开展“厕所革命”,大力提升改造硬件设施:完成了全部三四类公厕提升改造工作,南开区由2018年的80余座公厕逐步新增改扩建至目前的133座,且均达到二类以上标准,24小时免费开放;不少公厕成为靓丽的文明风景线,景观公园地区的文庙公厕、宾悦桥公厕以及水阁大街公厕等,既有原汁原味的中式风格,也有灰白色调的现代风格,中式元素与现代材质的巧妙兼柔,真正做到了“一厕一景”。
按照我区国家卫生城区复审、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等重点工作要求,今年以来,南开区环境卫生管理一所从细节入手,不断满足市民如厕需求。一是进一步规范“双创”标识,提升公厕设施服务能力,全区所有公厕内统一悬挂了《公共厕所服务标准》《公厕保洁人员管理规定》、第三卫生间使用告知牌和便民服务监督牌。二是在南开区31条主干道和公园景区周边500米处新增公厕指示牌95个,截至目前,南开区公厕指示牌总计205个。三是夯实公厕精细化保洁作业服务,按照公厕保洁和疫情防控要求,公厕内实行专人跟踪式保洁服务。对于洗手池、小便器、蹲(坐)便器使用后及时进行循环保洁。厕所室内定期使用紫外线杀菌灯进行杀菌作业。利用消毒喷壶,每天完成厕所内、外至少6次消毒。对门把手、水龙头等易接触区域和大小便器加大消毒频次,减少可能潜在的病毒传播途径。同时认真做好公厕内外病媒防治工作,定期排查清理公厕5米责任区堆物,彻底清理公厕周边的垃圾死角、杂物、私搭乱盖,投放灭鼠灭蝇药品、安装防蚊蝇设施,保证厕所内外卫生干净整洁。
“建立公厕是为了方便市民,也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窗口,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位于红旗南路跳水馆西侧的一类公厕保洁员赵师傅说。“公厕改造后,我们的工作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市民在使用的时候也更注意如厕文明了。”经过“厕所革命”提升更新后,南开城区公共厕所数量更多、功能更全、环境更好。顺应新形势的要求,公厕内陆续配置安装了厕纸人脸识别设备、智能显示屏、洗手液,新增第三卫生间并配备了儿童坐便器、儿童固定座椅、婴儿板、洗手台、小便器等,新增老年人或残障人员扶手等便民设施,增设“公厕云平台”以及移动公厕等,体现了“厕所革命”的人文关怀,同时大力倡导全民共建共享优质文明的如厕环境,为南开区创文创卫营造了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