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政策法规 科技创新 科技企业 科技金融 科学普及
  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区科技局 > 科学普及 正文
中国栽培水稻起源于一万年前
来源:南开区科学技术局      时间:2017-01-18 12:07:35
  在11月9日举行的“第54期中国科技论坛——中国稻作起源地学术研讨会”上,科学家们发出中国稻作起源的学术建议书,一致认为,中国栽培水稻起源于一万年前,以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为中心区域的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应为教科书、历史论著、对内宣传、对外交流等所共同认知和采用。
  
  来自中国水稻科技界、农业文化界、农业考古界、农业历史界,以及从事水稻相关研究的科学家们,相聚江西省万年县,通过展示中国稻作起源地考古成果,梳理水稻在中国的驯化与发展脉络,交流中国稻作起源研究最新进展,集中研讨了中国稻作起源。

  据了解,近百年来,从丁颖开始,一代又一代中国水稻研究人员,致力于论证中国的栽培水稻起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浙江浦江上山遗址等考古发现了一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稻遗存。这有力印证了丁颖的“水稻起源于中国”的学说。

  在由中国科协主办的本届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等近百位专家学者认为,人工驯化野生稻,培育栽培水稻,是原始农业的一个重要发端。以此,围绕水稻生产、食用及储藏加工等,逐步演化形成稻作文化,进而催生了特有的文明社会萌芽。以稻作为标志性特征的长江中下游远古农耕文明,传播到了亚洲广大地区,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古老文明之一。与此同时,稻作文化与黄河流域的粟黍文化共同孕育形成了中华文明。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红旗南路263号市民服务中心A座8楼 邮编:300110 办公室电话87875857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隐私声明   网站建议
主办单位: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040001 津ICP备120059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