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南开区政府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南开区文件  >  区财政局
名    称 :
南开区财政局关于印发《南开区财政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索   引  号 :
11120104000152928F/2021-00008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南开区财政局
发 文 字 号 :
南财发〔2021〕5号
主    题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业发展规划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南开区财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天津市由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迈进的时期。南开区财政部门瞄准创新南开目标定位,发挥财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保基本民生的杠杆作用,积极落实国家和我市税费调整改革政策,推动创新创业智能产业升级改造,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加快建设。结合南开区财政改革发展实际,编制《南开区财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财政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以来,财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区委的决策部署和历次区人大的有关决议,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加快推进各项财政制度改革,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提高

十三五期间,我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依法依规组织收入,认真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财政基础,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优化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提高,税收占比由2016年的64.1%提高到80%左右。十三五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保持在6%-8%,规模适中,较好地保证了财政职能的发挥。

(二)财源结构逐步优化

我区以创新南开为目标,支持科技、金融类等企业发展,积极发展融创中国、中汽工程、中新药业、链家宝业等企业的总部经济,促进区域产业集群,蓄积强大动力。我区税收的主要来源是第三产业,税收占比80%左右。税源比较集中,主要以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重点行业作为税收支撑行业。起到支柱作用的房地产业税收占比由2016年的59.9%下降到40%以下,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度逐步降低。我区财源结构逐步优化,重点行业税收占比不断提高,其中批发零售业税收占比由2016年的7.2%提高到13.3%,金融业税收占比由2016年的5.1%提高到11.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税收占比由2016年的2.5%提高到5.9%

(三)民生投入持续增加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将更多财力投入民生领域。投入财政帮扶资金3.5亿元用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兜牢民生保障网,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民生支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落实两个增长要求,教育支出由2016年的13.5亿元增加到15.9亿元,年均增长率4.2%。支持南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城区建设,投入创文资金4.55亿元、创卫资金5.58亿元,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黄河医院、第二十五中学、南开文化中心等均已投入使用。五年来,我区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区面貌明显改善,新增就业持续增加,退役军人各项优抚补助得以保障,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社保、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四)财税改革深入推进

完成营改增改革工作,降低企业税负负担,我区营改增企业24,867户,受益企业户数位列全市各区县第一。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大力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格实施收支两条线,实现非税征缴系统全面覆盖。建立政府预算体系,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除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由全市统一编制外,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三本预算的编制。加大预算公开力度,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全面向社会公开。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清理盘活存量资金共计19.5亿元。

(五)预算管理切实强化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制定财政资金管理办法,严格预算追加审批拨付手续。硬化预算约束,压减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按照市对区“三保”预算事前审核机制,全力压实“三保”支出底线,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对全区688家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整治,清理规范银行账户和财政专户,切实强化资金监管。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区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十三五期间支付预警纠偏共计14,835次,进一步增强了资金安全性。在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范围内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制定财政性基本建设和投资评审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财政性投资基建项目审核和评价工作,审减率达到11%。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积极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政策,不断提高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水平。加强财政直达资金流向跟踪监控,确保资金用于最急需人群和市场主体。

(六)预算绩效管理稳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不断探索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建立适合我区实际的预算绩效制度框架,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率先在全市实现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全覆盖,同时将整体评价结果纳入区政府对预算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各预算单位的绩效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为优良的单位由2018年的0个增加到2019年的11个,评价分数由72.44分上升到75.68分。当前基本形成了以构建绩效目标和指标体系为前提,以整体支出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为主线,以信息化建设为引领,以评价结果应用为目的的南开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逐步强化

认真总结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经验,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树立资产即资金的管理理念,不断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履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与单位占用资产资源的最佳配备标准,压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加强闲置国有资产盘活能力,下大力量着重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不动产统一管理不到位、资产长期低效运转的问题。制定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制度,成立南开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小组联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我区政府国有资产报告工作和人大审议意见整改工作

(八)债务风险防控取得成效

积极申请新增政府债券,下达我区政府债券70.15亿元,重点用于支持我区棚户区改造、旧城区改建、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改造、古文化街景区提升改造等民计民生项目。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成立区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南开区国有企事业单位债务风险防控管理办法》《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举债事前安全审查机制,对全区各部门或企业的举债融资行为进行研判,全面落实党委和政府管控债务规模、规范债务管理的主体责任。开展隐性债务摸底排查,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建立全口径债务到期情况月计划、周销号、日报告制度,守住风险底线。

(九)财政信息化建设取得进展

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大力推进财政信息化管理,提高财政工作效率。南开区对财政专网、机房设备及信息平台不断升级改造,基本建成专网保障、独立运维、系统相通、数据共享的财政信息化业务平台。国库支付、预算执行、绩效管理、财务核算、预决算编制等逐渐信息化,基本实现了全部预算单位财务处理数据集中。

(十)队伍建设取得新发展

积极开展财政部门的机构改革工作,明确部门职责定位,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增设债务、预算绩效管理等职能科室,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着力破除圈子文化积弊,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严格内部管理和干部行为规范,强化考核和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干部素质。加强干部财政业务培训,帮助干部了解形势、开拓眼界。

当前我区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减税降费政策和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财政增收困难,收支矛盾突出;二是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剧,债务偿还规模大、周转困难;三是基层财务管理水平需要全面提升。

二、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战略目标、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发展前景广阔。我区以创新南开为目标定位,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借助有利的人文优势、环境优势及科技创新优势,加快形成引领型、智能型、创新型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升,新旧动能接续转化,这对发挥财政职能提供了基础和动力。同时,我国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这对我区财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面临挑战

十四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未来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存在着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等问题。从我区看,创新发展链条有待完善,新旧动能转换不畅,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底盘支撑作用不足。南开区是中心城区人口最多的区,人口大区带来的民生需求压力持续增大,提升我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任务较重,医疗、教育、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管理等领域的短板和瓶颈制约凸显。

当前我国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区经济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并存。财政部门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勇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担当作为,开拓创新,奋勇前进,努力开创财政改革发展新局面。

三、十四五时期财政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市、区委决策部署要求和区人大的有关决议,立足我国两大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不断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充分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全面推进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创新南开”目标定位和“一湾启航、两翼腾飞、三带汇通”发展格局提供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

(二)主要目标

一是财政实力企稳回升,财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财政发展的平衡性、可持续性,着力提升财政发展质量,克服减税降费、防疫常态化管理等因素对我区经济的影响,涵养税源,稳固财政增收基础,切实增强我区财政实力,区级财力实现良性循环。投入财政扶持资金,加大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支持总部经济发展,做强做优重点产业,提高我区第三产业税收占比。优化财政收入结构,不断提升财政收入质量。

二是预算管理更加规范化,民生保障水平加力增效。严格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完善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深化各项财政制度改革,不断提升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充分运用互联网+财政思维,加快财政业务信息化进程,完成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压实“三保”保障责任,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发挥财政职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5%以上。

三是完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坚决防范债务风险。加快建立规范合理的地方举债融资机制,积极发挥规范举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积极策划大项目好项目,申请新增政府债券。聚焦我区重点产业项目发展,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推动我区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掌握全区全口径债务情况,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认真做好十四五期间的还本付息计划,不断规范债务管理,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

四是全面从严治党,优化财政干部队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发挥党建作用和党员核心作用,助力财政事业全面发展。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抵制不良风气侵袭和拒腐防变能力,营造风清气正氛围。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以学历教育为基础,通过各种形式,加大财政干部业务培训力度。完善选拔任用机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选人用人。优化干部结构,做好年轻干部培养。

四、十四五时期财政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多措并举促进增收,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坚持以税源经济为核心,发挥组织收入职责。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我市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以税源经济为核心,加强宏观研判能力,发挥组织收入职责,积极促进财政增收。财政部门与税务、发改委、住建委、土地整理中心等部门建立会商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部门间沟通,形成合力发挥能动效能,依法依规组织收入,保障税收收入应收尽收。加大对非税收入的征管。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做到及时足额入库,加大交管、公安、环卫等部门的非税征缴力度。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筹措财政资金。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强化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资产的调剂工作,推动国有资产共享、共用,通过”“”“等多种方式加大资产盘活力度,促进不动产良性运转,实现资产处置入库。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逐步提高区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为财政增收提供新来源。

(二)切实加强财源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支持营商环境建设,助力新动能引育。大力支持招商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我区招商引资水平。支持巩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布局,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税源建设职责,聚焦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以税源建设为导向的招商模式,积极引进国内500强企业、产业龙头企业、旗舰型项目和有影响力的运营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紧盯存量税源,培植增量税源,为我区财源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提升服务企业质量,充分运用财政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紧紧围绕创新南开目标定位,积极争取中央和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科技服务、现代商贸、商贸文旅三大主导产业做优做强。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支持启航湾创新产业区建设,加快构建具有南开特色的产业体系。提供财政资金积极推动5G物联网技术、科技领军企业新兴产业领域重大项目研究等新动能的引育和扶植,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

建立企业政策引导机制,打造重点企业税收增长计划。设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入和对接社会资本,发挥财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作用,加强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和政策支持,精准育苗助推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协助相关部门调整优化财政扶持政策,改变碎片化政策扶植,十四五时期聚焦我区重点企业,加大财政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制定专门计划强势引导和支持企业加速成长,使重点企业实现税收增长,力争到2025年,在当前区级税收100万元以上重点企业的基础上,留区税收增长2倍以上企业40家,增长1倍以上企业60家,增长50%以上企业100家。

(三)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认真贯彻中央和市级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相关政策,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继续支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程,扶持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幼儿园发展。支持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加大投入推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加强我区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支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功能提升,助力体育强区建设。支持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示范作用,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加大投入促进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健全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高救助的精准性和及时性。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努力做到应救尽救、应保尽保。支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完善,提供财政资金落实好各项抚恤优抚和安置就业工作。

全力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国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后疫情时代,补足补齐医疗与公共卫生短板至关重要。十四五时期,财政部门将全力支持“健康南开”建设,加快提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仪器设备装备、实验检测能力等疾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支持标准化全科门诊建设、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和基层卫生机构妇幼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增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推动建设宜居城市。全面提升基层社区居住功能和环境面貌,建设更多美丽社区。推进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改造,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推进市容环境美化净化,践行垃圾分类,共建美丽南开。支持全国文明城区建设,促进城区文明不断发展。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城区安全有序和社会和谐稳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环境监测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财政资金支持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支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深化各项财政制度改革,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实行零基预算管理。加快建立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严格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强化财政供养人员源头管控,严控隐性财政供养人员,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节约行政成本,严格规范基本支出标准管理。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落实专项资金分级管理,规范专项资金分配程序。加快项目库建设进度,压实项目库管理主体责任,规范项目申报入库管理程序,实行项目库信息动态管理。全面压实“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支出底线,优先保障 “三保”支出,对标政策规定,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确保国家和我市制定的工资、民生等政策落实到位。全面盘活各类资金资源,加大资金统筹力度,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民生、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

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不断完善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三本预算的管理,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加强部门和单位对各类经济资源的统一管理,依法依规将取得的各类收入纳入部门或单位预算,提高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和财政资金统筹能力。抓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落实,确保财政资金高效、规范、精准使用。坚持以公开促改革,持续推动预决算公开工作,不断增加公开数量,逐步扩大公开范围,持续细化公开内容,不断优化公开方式,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群众的监督。

全面深化各项财政制度改革。按照我市财权事权划分,大力支持我区事权范围项目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和我市转移支付制度,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积极落实进一步推进我区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做好政府财务报告与国有资产报告、部门决算、财政总决算、地方政府债务统计报告等相关数据共享衔接。积极推进区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改革,实现资金支付安全、高效、便捷的改革目标。全面推进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

(五)强化财政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完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对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实施事前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单位申请预算的必备条件和财政部门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做好绩效运行监控管理,充分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对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实行双监控,动态掌握项目进展、资金使用、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同时探索整体支出绩效运行监控机制。提升绩效评价管理水平,创新评价方法,规范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工作流程,切实提升评价质量。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形成反馈、整改、提升绩效的良性循环,将整体支出绩效、重大政策绩效、项目支出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

拓展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力度。适时开展债务、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收入的绩效目标管理、监控和评价工作,加大对转移支付资金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力度。推进绩效信息公开,重大政策和项目等重要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与预决算草案同步报送区人大,并向社会主动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逐步在部门单位预决算中公开重点项目的绩效目标和评价结果。逐步建立结果通报和约谈机制,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评价结果为的单位、严重偏离年初确定绩效目标的单位,由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绩效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

(六)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深化改革,完善政府债券管理水平。加快建立规范合理的地方举债融资机制,积极发挥规范举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积极策划大项目好项目,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精准聚焦使用方向和重点领域,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建设,用好专项债券可以作为符合条件重大项目资本金的政策,发挥好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用足用好新增债券资金,优化项目收益与融资自平衡方案,严格落实偿债资金来源。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推动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及早形成实物量,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

推进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隐性债务存量。积极推动土地出让进度,切实履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主体责任。落实应急预案,做到风险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早处置。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抓住政策机遇期,积极做好政府债务置换、隐性债务缓释等工作,缓解债务压力。加快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积极引入市场化手段化债,通过PPP等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做好债务转化。推进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打造阳光债务、透明债务,自觉接受监督,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七)推进政府采购改革,建立现代政府采购制度

进一步落实采购人主体责任,探索实行采购人自主选择评审专家制度。评审专家由政府采购专家库随机抽取模式改为采购人自行选择,各主管预算部门和预算单位依托市政府采购专家库按照单位内控机制、评审专家回避原则等相关要求建立本部门、本单位政府采购自行选取管理办法,规范专家选取使用和管理。同时逐步探索政府采购集中采购机构竞争机制,完善制度建设,强化业务培训和实践能力锻炼,不断提升竞争能力。推进采购意向公开工作,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

深化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建立政府采购主体信用评价机制。简化事前审批审核,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操作流程,推进采购方式变更审批和进口产品审核事项全部网上办理。探索一揽子审批审核等方式,及时调整政府采购方式变更审批范围,除单一来源采购方式,不再审批其他采购方式变更申请。制定政府采购领域信用管理相关制度,细化政府采购信用评价指标和标准,做好采购人、代理机构、专家和供应商的信用评价和信用信息记录,加强与相关领域信用信息的共享互用,积极实施联合惩戒,切实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政府采购信用环境。

(八)加强基层财务管理,全面提高基层财务能力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各预算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牢固树立依法理财的法治理念,坚决维护《预算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权威,实现财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健全我区财务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政府会计核算质量,完善各预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加大对各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防范各类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加强对预算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有针对性地选取部门预算单位实施重点监督检查,及时查找其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财务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科学提出整改落实意见和建议,跟踪并督促单位及时整改落实,确保财政监督工作出实效。

加大财会人员培训力度。财政部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有效落实财政职能,加强对相关新政策、新业务知识、新要求的宣传解释工作,积极开展调研,及时了解预算单位财务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需求。根据预算单位实际情况,主动设计个性化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和辅导,进一步提高我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促进我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九)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实现业务管理现代化

完成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加快我区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进程,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作用,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作为预算管理一体化试点区县,编制形成适用于市内区的标准化流程和岗位设置,在2021年推动我区全部预算单位运用一体化系统编制2022年部门预算。按照市财政局统一部署,逐步构建贯通预算编制、国库支付、预算执行、预算绩效、政府采购、财务核算等全过程的财政管理和资金监管系统,切实提升财政业务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平,实现对预算管理全流程的动态反映和有效控制,保证预算管理规范高效。

加强财政数据的归集融合。扎实推进“数字财政”建设,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基于专业分析模型,对财政经济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及时准确把握和研判经济运行态势,提高财政宏观调控与风险处置能力。加强财政相关数据指标的归集融合,拓展部门共建共享范围,深化数据分析应用工作,为决策提供参考,为财政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努力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思想、组织保障作用。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推进,全面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根据规划目标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抓好工作落实,确保指标任务完成。加强与税务局、审计局、统计局等各部门的工作联系与互通,建立各部门工作沟通协调与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工作得以落实。

(二)注重规划的衔接协调

《南开区财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作为南开区的专项规划之一,要紧紧围绕《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这一总规划,强化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统筹财力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保障总规划确定的重点目标任务的实现。同时要与教育、卫生、科技、环保等部门的专项规划相衔接,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保障好我区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的开展。

(三)完善财政制度办法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全面推进法治财政建设,使财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财政行政行为更加合法有效,财政业务管理更加规划有序。健全我区财政法规制度体系,严肃财经纪律,加强预算管理,强化财政绩效管理、政府债务管理和基层财务管理,完善财政部门内控机制、强化督促检查、注重评估调整等,全力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通过制度、政策、机制的不断健全来保障未来五年财政的改革发展。

(四)压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区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教育警示先行,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完善财政机关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落实到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各个方面,将全面从严治党与业务工作融合推动。

(五)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完善选拔用人机制,注重人才培养。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相关原则、基本条件和程序选拔使用干部。实行轮岗交流制度,全面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水平。强化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大力任用年轻干部,切实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功能和活力。以学历教育为基础,通过各种形式,加大财政干部业务培训力度,造就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高素质专业化的财政人才队伍。


                                   天津市南开区财政局

                       2021512



附件:

| 政策解读
| 相关政策
| 相关报道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隐私声明 | 网站建设

主办单位: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040001

津ICP备1200597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99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040001

津ICP备1200597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99号